中国女篮高原集训:昆明海埂基地助力新奥运周期备战
新一届中国女篮在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展开为期28天的高原集训,主教练宫鲁鸣提出“万次投篮计划”,全力备战亚洲杯及未来国际大赛。

中国女篮高原集训:昆明海埂基地助力新奥运周期备战
4月20日,新一届中国女篮在主教练宫鲁鸣的带领下,抵达云南省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开启了为期28天的高原集训。此次集训不仅是为了备战即将于7月13日至20日在深圳举办的女篮亚洲杯,更是为2026年女篮世界杯及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储备优秀后备力量。
高原训练的科学优势
昆明海埂基地位于海拔1888米的高原地区,这里气候宜人,四季适训,是高原训练的“甜点位”。高原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血氧携氧能力,同时不会因缺氧过度影响训练强度,从而形成“训练、强化、恢复”的完整闭环。宫鲁鸣曾带领中国男篮在此取得辉煌成绩,此次再度选择海埂基地,既是对基地训练设施与环境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国家队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万次投篮计划”提升技术稳定性
在此次集训中,宫鲁鸣提出了“万次投篮计划”,旨在通过高强度、结构化的投篮训练,系统性提高投篮技术的稳定性和命中率。这一计划将帮助女篮队员在比赛中更加自信和精准。
昆明“姐妹花”的家乡助力
中国女篮阵中,昆明“姐妹花”杨力维和杨舒予备受关注。杨力维作为队长,肩负着团结队伍的责任和使命,而杨舒予则是00后新星,凭借出色的三分投射能力崭露头角。此次回到家乡昆明,两姐妹将以身作则,帮助球队顺利完成新老交替,为新的奥运周期全力以赴。
海埂基地的综合保障
海埂基地不仅拥有先进完备的场馆资源,还通过科技、医疗、文化等多方面的“软赋能”,构建了一个立体化训练生态,为运动员保持竞技状态提供有力支撑。基地的食、宿、训、医等多方面综合保障,为运动队的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硬支撑”。
高原训练的全球认可
高原训练已成为一门学科,对运动员心肺功能和有氧基础的搭建起到关键作用。中国泳坛著名指导朱志根表示,通过高原训练,他所带领的运动员取得了4块奥运会奖牌和43块全运会金牌。国家竞走队外教帕特里奇奥也对云南的气候环境和训练资源赞不绝口,表示会推荐更多国内外优秀运动队来此训练。
云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训练,云南的独特文化也为运动员提供了身心放松的机会。牙买加女子排球队运动员加布里埃尔·汤普森在训练之余品尝了云南美食,参观了昆明市的各个景点,深入体验了云南的文化。她表示,希望以后还能来云南,领略更多壮美风光和民族风情。
展望未来
国家女篮领队柴文胜表示,此次高原集训将为新奥运周期奠定坚实基础。云南体育也将以此为契机,擦亮“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专业运动队伍来滇训练,进一步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