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家长为何疯狂投资斯诺克?揭秘职业化道路的挑战与机遇
深圳家长为何不惜重金投资斯诺克?本文将揭秘斯诺克职业化道路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家长的投资逻辑与孩子的未来发展。

深圳家长为何疯狂投资斯诺克?
近年来,深圳家长圈掀起了一股“斯诺克热”,许多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报名斯诺克培训,甚至有的孩子每天训练近10小时,月均花费超过2万元。这一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与挑战?
斯诺克培训的高额投入
在深圳,斯诺克培训的费用不菲。以14岁的程霄恩为例,他每天训练近10小时,月均花费超过2万元。此外,一根定制球杆的价格高达2.6万元,高端型号甚至要5万元。家长们对此的解释是:“就算成不了冠军,斯诺克也是一项高端技能。”
职业化道路的残酷现实
然而,斯诺克的职业化道路并不容易。据教练梅希文介绍,斯诺克职业化需要5年打基础,8年出成绩,淘汰率超过9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孩子最终只能将斯诺克作为业余爱好。
家长的“技能兜底论”
尽管如此,家长们依然坚信“技能兜底论”。他们认为,会打斯诺克的孩子在留学、社交、职场等方面都是加分项。某俱乐部学员家长直言:“钢琴、马术太俗,斯诺克小众又优雅,性价比更高。”
斯诺克培训的市场现状
全国有40万家台球企业,深圳独占鳌头。然而,梅希文教练泼了一盆冷水:“赵心童模式难复制,职业选手凤毛麟角。”更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孩子中途放弃,天价投入能否回收?某业内人士透露:“90%学员最终只当业余爱好。”
家长的赌注:天赋还是虚荣?
当家长在斯诺克球桌上拨动“新算盘”,他们到底在赌孩子的天赋,还是自己的虚荣?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斯诺克培训的高额投入与职业化道路的残酷现实,提醒家长们在投资孩子未来时,需保持理性与谨慎。
继续阅读
2025斯诺克亚太QschoolⅡ首轮战罢,中国军团取得7胜6负,24名选手将继续冲击32强,详细战报与比赛亮点尽在本文。
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资格赛第二轮,汉密尔顿在9-0领先的情况下被哈尔沃茨追至9-8,最终以10-8惊险晋级,展现了比赛的激烈与悬念。
2025斯诺克亚太区Q School Ⅱ第二比赛日,中国军团取得五胜五负,田鹏飞单杆130分晋级,邢子豪遗憾出局。
2025年“南匠杯”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在东莞常平镇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74名顶尖选手参赛,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斯诺克亚太Q School比赛中,中国选手刘文炜在激烈的德比战中以4-3战胜罗泽涛,赢得职业赛资格,而刘昊林则遗憾以0-4不敌泰国选手。